查看: 151|回复: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 温斯顿・丘吉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战争 
s24397057.webp          

书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分类:一战 历史 战争
ISBN:9787806605608      

内容简介

一、本卷主要叙述1911―1914年欧洲史实,在剖析一战的真正起因时,丘吉尔揭示了1870年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利害冲突的历史渊源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概述了临近一战时扩军备战的状况,介绍了两大集团频繁的外交活动,旨在缔结争霸和对抗争霸的联盟。

丘吉尔把一战爆发后的1914年8月-12月,称为战争的第一阶段。描述了战争开始后德国突袭中立国比利时,入侵法国的情况,随后英国渡海支援法国。此阶段法英联合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等战役,死伤数十万,徒耗生命而一无所获。描述了英德最初阶段的海战和德国海军炮轰英国沿海城市,进行骚扰的状况。

最后介绍了将影响一战全局的土耳其与巴尔干各国的关系。

二、1915年是一战的第二阶段。法英发动过香槟战役、阿图瓦战役、伊普尔战役、洛斯战役。在新武器――机枪和大威力火炮――面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正面进攻,冲锋拼杀,击退敌人防线――失效。西线除生命消耗战外,并无收获,战事陷入僵局。英国发明坦克和使用烟幕,仅取得有限进展。

英海军握有制海权,但主帅思想保守,海战不力,未有积极成果。

在本卷中,丘吉尔提出战略决策――进攻达达尼尔海峡,这对国际力量的组合和对整个大战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军方多数领导人对此缺乏理解和支持不力,一再延误战机,十多次坐失稳操胜券的良机,最后则以失败告终。协约国陷入危机。

三、本卷叙述一战的第三阶段1916―1918年,前两年双方处于势均力敌僵持状态。法英发动过索姆河战役,阿拉斯之战,梅西纳之战,帕森达勒之战和康布雷之战。德国则试图攻取法兰西荣誉与精神的基石――凡尔登。但双方均未建树。

海战方面,日德兰会战英国多次坐失良机,丘吉尔对此有详尽描叙,深刻地剖析了英海军主帅的保守思想,但英国在海上击败了德国潜艇战。

由于德国道海上封锁,由于无限制潜艇战促成美国参战,因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军土气一旦出现低落,便发生兵败如山倒,日耳曼帝国崩溃、投降。

四、前三卷主要叙述一战的西线战事与海战,以及与一战命运至关重要的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之战。

本卷专写东线战事。起始时谈及一战前两大集团间矛眉的历史渊源;然后详述奥国皇太子遇刺与此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经过;详述奥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及随后两大集团间相互宣战和东线进行战争的过程。

俄国进军东普鲁士,减轻了西线德军对法、英的压力,俄军初始告捷;但德军易帅,由兴登堡、鲁登道夫接任东线指挥后,形势发生变化;此外,俄军由于电讯泄密,因而惨遭德军围歼,以后节节败退。

最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五、一战结束,战争双方数以百万计的军队需遣返、复员、就业;战时动员从事军需品生产的妇女需下岗;军事经济需转轨改造,这是英国战争结束初出现的另一种困境。俄国发生内战,协约国进行武装干涉,但未果而终。

一战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与会的列强各怀私利,为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矛盾重重。尽管建立了国际联盟,但并未达到国际安全与裁军的目的。

本卷着重叙述巴黎和会以外的事情与和会决议的后果和外界对此的反应。

此外,本卷还叙述了矛盾深远、积重难返的英国与爱尔兰的问题;叙述了一战中土耳其虽然战败,但凯马尔主义的土耳其正在崛起;希腊虽然是战胜国,战后却因征战土耳其而演出悲剧。

作者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作家、政治家。1940-1945年和1951-1955年任英国首相。1900年进入国会开始他的政治生涯,1906年起历任殖民、贸易、内政、海军、空军、财政、军需、陆军部大臣。为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的获胜起了重大作用,在世界史上占有一个重要席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这部作品,由英国著名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所著,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较重要的历史记述。下面将围绕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深入分析:

1. 战争起因分析:
   - 丘吉尔详细剖析了一战的真正起因,从1870年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利害冲突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 通过回顾1911―1914年间的欧洲史实,作者不仅重现了那段历史,更让读者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 英角度一战描述:
   - 作者以独特的英国视角,描述了一战最初阶段西线战争的状况,为理解英国在一战中的角色和行动提供了重要视角。
   - 这种角度的叙述,增加了书籍的丰富性,也使得内容更加贴近英国读者的心理和文化背景。

3. 历史渊源探究:
   - 丘吉尔不仅仅停留在一战的表面叙述,他深入探讨了导致一战的长远历史渊源。
   - 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既满足了一般读者对于一战的好奇,也为专业的历史学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素材。

4. 人物性格描绘:
   - 书中不仅仅是对事件的叙述,丘吉尔还巧妙地融入了对关键人物的性格描绘。
   - 这些生动的人物描绘,使得历史事件更加鲜活,同时也让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更加易于理解。

5. 政治军事分析:
   - 在书中,丘吉尔详细分析了一战前夜各主要国家的扩军行为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 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政治军事素养。

6. 写作风格独特:
   - 丘吉尔的写作风格充满了个人特色,既有历史的严谨性,又不乏文学的韵味。
   - 这种风格使得整部作品即便在讲述沉重的历史时,也显得生动而不失趣味性。

7. 主观客观平衡:
   - 作为一名政治家,丘吉尔在书写历史时,难免会有自己的主观色彩。
   - 然而,他尽可能地保持了客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的一战全景。

8. 文化影响深远:
   - 这本书不仅仅在英国,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 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更成为了研究一战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部历史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叙述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但正是这种主观性,使得作品更具有个性和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历史教材的视角。同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丘吉尔的记述无疑增添了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在政治、军事领域的深厚背景,使得其分析更加深入和权威。

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是一部集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以及个人见解于一体的作品。它不仅深刻揭示了一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