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回复: 1

《民国清流系列(全七册)》 汪兆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传记 
41wOWaZfE6L.webp          

书名:民国清流系列(全七册)
作者:汪兆骞
分类:传记 民国

内容简介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本书是关于民国清流一代大师们的长篇集体传记和史诗力作。 ◇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最活跃、文化最灿烂的局面。继承了传统“士”担当精神的一代民国清流,“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自尊、学术自尊,在风云动荡的时局中扮演着先锋角色。他们学问超绝而又狷介不羁;相互间道义学问相砥砺,却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不断被分化,一时间龙吟虎啸,各领风骚,折射了一个大时代的风起云涌、雪雨阴晴。 ◇本书第一次系统地讲述了那些特立独行的民国文化大师们在思想、学术、政见、工作和生活各个层面,互相交流、碰撞、交锋过程中的友谊、恩怨、是非、因缘与分合,生动地再现了他们在近代中国的重大转折时期的生活图景,刻画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卑微,崇高与缺陷,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民国文化巨星画卷。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战国”时代》: ◇《民国清流2》承接第一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27年),呈现出民国十六年至民国十九年(1927年至1930年)文化主战场的“战国”景观。时值国内政局巨变,国共两党合作破裂,政治斗争激烈而严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举起大旗的文化主将们出现严重的分化,蔡元培、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叶圣陶、柔石、胡适、沈从文、林语堂、郁达夫、梁实秋、包天笑、周瘦鹃等纷纷来到上海,文化中心暂由北京转到上海。一时间,民国文化思想界风起云涌,各文化流派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创造社、太阳社、新月派、语丝派、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唯美颓废派等派别林立,“封建余孽”、“革命战士”、“同路人”纷纷亮相,演绎出民国文化思想界的论战交锋和恩怨情仇。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民国清流3》承接前两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0年),文化主战场的北平呈现出的中兴景观。期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政治斗争激烈而严酷,日寇侵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如何抉择? ◇文化主将们严重分化后,纷纷从上海回归北平,新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天才成群地来”,胡适、周作人、老舍、废名、章太炎、刘师培、刘半农、俞平伯、沈从文、冰心、金岳霖、萧乾、张恨水、朱自清、钱穆、傅斯年、陈寅恪、梁实秋等大师,或选择振臂高呼,团结民众,救亡图存,或选择灭迹山林,躲进小楼成一统,追求个人成就。民国学界一时云蒸霞蔚,是为中兴时代。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本书沿承接前三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6年),呈现出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时期悲壮而惨烈的文化景观。 ◇七七事变之后,国难当头。无论是在国统区、解放区,还是在沦陷区,抑或上海的“孤岛”,“民族”“救亡”的主流都激起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让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界空前统一。胡适、郁达夫、老舍、沈从文、梁漱溟、茅盾、张恨水、闻一多、郑振铎、马寅初、陈寅恪、吴宓、赵树理、丁玲、萧军等,做着他们认为文人应当做的事情,在抗日救国的路上披肝沥胆,以各自的姿态,演绎着知识分子的气节、风骨与担当。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本书为 “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的收官之作。呈现出1946年至1948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分化与转型,客观描写了民国大师与政治或即或离的生存状态,以及面对去留问题时的非常抉择。 ◇生逢鼎革,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十字路口,胡适、老舍、沈从文、郭沫若、茅盾、闻一多、张爱玲、林徽因、丁玲、张恨水、曹禺、赵树理、冯雪峰等大文人,不可避免地为历史与时代所裹挟,以坚定的道义和担当、独立的品格和人格魅力,进行着一场影响个人命运甚至中国文化命运的抉择。国统区的文人,努力书写人性的幽曲、精神的觅寻,在与政党、政治的复杂关系中曲折地成长;而解放区的作家,兴奋地以丰富多彩的笔墨为解放战争留下真实生动的文学画卷。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中国文化界何去何从?“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士”,新时代的钟声正激荡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本书为“民国清流”系列的前传。呈现出1912年至1916年新文化思潮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观,客观再现20世纪初中国文化进程的巨大蜕变。 时值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黄遵宪、柳亚子、苏曼殊、章士钊等传统文人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并努力付诸实践。他们仓促而毅然地登上历史舞台,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己任,自觉地自我启蒙,传播新学,通过文化进行救亡图存,表现出“民族之正气”以及文化生命的巨大魅力。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尽写文坛江湖事,真实再现大师们的情谊、恩怨、是非与纷争,彰显人性的光辉与卑微,复杂与多变。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

作者简介

汪兆骞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著有《往事流光》《香盈碧莲花》《春明门内客》《记忆飘逝》《紫塞烟云》《张骞》等,新近出版有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和《文学即人学: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群星闪耀时》,深受读者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 对人类情感与记忆本质的探究,体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见解和人文关怀。
总的来说,《龙珠》(29-35卷)的几大精彩之处,在于其独特的画风、角色的成长、紧凑的剧情、经典战斗场面、
7. 《小夜曲》:
丰富的情感纠葛、幽默元素的融合、独到的创新精神及深远的文化影响。    - 短篇小说集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在不同文体和题材上的灵活运用。
《民国清流系列(
6. 巧妙的结构安排:在剧本结构上,老舍善于运用各种戏剧手法,如并行叙事、回忆穿插等,全七册)》是汪兆骞先生鸟山明通过这几卷作品,再次证明了他在漫画界无与伦比的地位与影响力,为读者们提供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的重要著作,这部系列丛书使得剧本结构层次分明,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吸引力。

7.    - 每篇短篇都以细腻的笔触触及人心深处的渴望与失落,展现了石黑一雄精湛的故事讲述技巧。

8. 《被掩埋的巨人》:
    - 以寓言的形式探讨了记忆与遗忘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幽默与讽刺的融合:老舍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讽刺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揭露。深入挖掘并广泛搜集了权威史料,精心创作而成,对于广大《龙珠》粉丝而言,这几卷更是珍贵的回忆,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与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