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4|回复: 1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全8册)》 刘树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化 
s27197314.webp          

书名: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全8册)
作者:刘树屏
分类:古籍 文化 汉字
ISBN:9787513311205      

内容简介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四卷(八册),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第一册为凡例、类字和检字索引;第二册为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各国知识、地方小志等;第三、四册为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等;第五、六册为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野生植物等;第七、八卷为卷四,也是最后一卷,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当时,本书以石版印刷流通,随即广为仿效和普及,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几十年间,其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本书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其精神传承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还影响了同时代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从晚清到民国,这种隐性线索还存在着,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一路灿烂光华、自强不息。及至当代,此书却寂寂无闻。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虽为工匠所制,但却意外地创造了一座高峰,体现了民间书法艺术与绘图艺术的完美结合。书中所绘图画多为《点石斋画报》风格,人物、花鸟、建筑、器物,大者半框,小者半框六幅。至今仍为收藏家视若拱璧。在版式上,该书也打破了线装书的通常格式,大胆采用“六宫格”,使图文合参、学养并重。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处在线装书从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过渡时期,也处在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这一切,皆在书中留下了特殊的记号,如:卷一中印有五十一幅世界和中国地图的插绘。又如:对于电的解释,就很有意思:“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电速三倍于光,每秒约行五十七万英里。动植及金类多有含之者。今所用,则人造之电也”,讲到了人可以发电。由电的概念扩大到雷:“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雷声必在电后者,光行较速于声。如施放火炮,先见火后闻声也。避雷之法,勿近铁器,勿着湿衣,勿倚高墙,勿开窗户。屋高设防雷杆,可以引电入地”,为小学生提供了有用的防雷知识。

对潮汐现象,教科书作了长篇解释,引用了当时的最新发现:“潮汐之理,昔人但谓地与日月相吸而成,惟地球背日月面成潮之理,终难明确。数年前美国天文学家,谓地球对日月面与背日月面所成之潮,不仅关日月吸力,更由向心离心二力而生。对日月面之水,向心力大于离心力,故水也对日月凸出而成潮。背日月面之水,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故水也背日月凸出而成潮。对面既有潮,背面复有潮,故地绕本轴一周潮必两至。”此时,科学术语“向心力”、“离心力”见诸语端。

亦有论者称这套课本“是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八册内列“检字、类字、字课图说”等内容。字课图说分成简说与详说,简说为十岁以下的学生而说,详说为十一岁以上的学生而说;注音、释义各有侧重;以常用字为主,生僻者不载;字义分详简二类,识字之序分浅深二级,先浅后深。

可见,此书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小学字典,同时,还是一部解释字根意义、正本清源的《说文解字》。诸多知名人士如胡适、竺可桢、茅盾等都是以此书作为童年的启蒙教材。胡适到上海造访澄衷学堂旧识时曾说:“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就是《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即本书),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

本影印版取自私人珍藏原典,八册集全、品相颇佳。扉页书“光绪岁次辛丑孟冬月,澄衷蒙学堂四次石印”,可知是初版石印,相较于其后出现的扩印、盗印、杂版更显难得。此次再版,“尊原典,奉原样”。原汁原味,不做任何更改,使此书的风貌、气息、温度能够全然重现。

作者简介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创制,得益于二人:

一位是“澄衷蒙学堂”的创始人叶澄衷先生(1840~1899)。叶先生是清末沪上巨贾,“五金大王”。热心赈济、救贫和办学,创办“怀德堂”、“忠孝堂”、“义庄”等慈善机构,晚年倾巨资创办“澄衷蒙学堂”。对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一位是澄衷蒙学堂首任校长刘树屏先生(1857~1917),他运用博古通今之学问,倾力编撰而成此书。刘先生书文俱好、能办事,民国后隐居不出,民国六年辞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全8册)》这本书自1901年首次出版以来,不仅作为一部识字教材,更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图示方式,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下面将深入探讨其独特之处和精彩部分:

1. 历史背景与版本流传:
   -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最初由刘树屏编撰,于1901年首次出版,全书分为四卷,共八册,收录汉字3291个,配图762幅。
   - 此书在清末民初被广泛流传,但由于时间流逝,初版难得一见。目前市场上多为据1904年第三十岁印刷的影印本。
   - 本书所采用的版本为珍稀的首版初印本,这一版本特别收录有姚石子先生的藏书印章,增加了本书的历史价值。

2. 教育意义与学术价值:
   - 作为识字教材,本书通过插图与汉字的结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浅入深地学习汉字。
   - 书中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不仅包括基础的天文地理、自然现象,还涉及鸟兽虫鱼、诗书礼仪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体系。
   - 在数理化等科学领域亦有涉及,这在当时的教材中颇为少见,显示了编者的前瞻性和教育创新意识。

3. 图文并茂的教学法:
   - 每个汉字旁边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 插图由吴子城等清代画匠绘制,艺术性强,不仅美化了书籍,也使得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审美的享受。
   - 图像教学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视觉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加深记忆。

4. 版本珍贵与电子化利用:
   - 首版初印本极为珍贵,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扉页上印有特定标记,凸显其历史与版本价值。
   -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已有电子版供更多人下载学习,这使得这部古老的教材焕发新的生命力,便于普及与研究。

5. 文化传承与影响:
   - 作为传统识字教材,本书不仅是文字学习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 书中融合了儒家文化中的诗书礼仪,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文化教育。
   - 对现代教材编撰及教学方法仍有启示作用,强调直观和趣味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

此外,在进一步探索此书的内涵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 文化与学术价值:书中的汉字和插图不仅仅是学习工具,它们反映了清末的文化状况和社会风貌,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 适用性与推广:虽然本书是近百年前的作品,但其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对于现代教育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方面。

综上所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一部集合历史价值、艺术美感及教育智慧于一体的经典教材。它不仅通过丰富的插图和详尽的汉字解释提升了教学效果,也通过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体现了编者的深刻教育理念。此书的成功在于其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使其成为不仅适合学生,也值得教育者和收藏家珍视的文化瑰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