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回复: 1

《曾国藩全集(12册)》 曾国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其他 
41fyNIgr4ML.webp          

书名:曾国藩全集(12册)
作者:曾国藩
分类:曾国藩
ISBN:9787101134247      

内容简介

《曾文正公全集》包含《首卷》一卷、《奏稿》三十卷、《十八家诗钞》二十八卷、《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六卷、《经史百家简编》两卷、《鸣原堂论文》两卷、《诗集》四卷、《文集》四卷、《书札》三十三卷、《批牍》六卷、《杂著》四卷、《求阙斋读书录》十卷、《求阙斋日记类钞》两卷、《年谱》十二卷。此次出版的《曾国藩全集》完整无删改地收录了传忠书局版《曾文正公全集》的全部内容,编排体例与原版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将繁体竖排转为简体横排标点本,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另外,还将影响深、流传广的《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收录进来,并以附录的形式收入了《冰鉴》和《挺经》两种。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史稿·曾国藩传》描述他“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他自幼跟随父亲读书,道光十八年(1838)考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在京城做了十多年的文官。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丁忧在家,接旨奉命办理湖南团练;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此后以兵部侍郎、兵部尚书、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等身份督办江南军务,指挥湘军战斗。同治三年(1864),曾国荃率湘军攻克天京,曾国藩因功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毅勇侯。同治七年(1868),补武英殿大学士,调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受命处理“天津教案”,后再任两江总督。同治十一年(1872),死于两江总督任上。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曾国藩全集(12册)》精华解析

《曾国藩全集(12册)》,作为一代名臣曾国藩的文学结晶,凝聚了他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与理学思想。在修订本中,不仅保留了原作的风貌,还增加了时代的厚重感,使读者能更为贴近那个时代的思想脉络。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奏稿部分。曾国藩的奏稿不仅仅是冰冷的官方文件,而是融入了他深厚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敏锐观察。每一篇奏稿都是他对清王朝忠诚的体现,也是他治国理念的具体实践。尤其在处理外交事务的奏折中,曾国藩展现了其独到的国际视野和务实的外交策略,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晚清的对外关系有着重要价值。

批牍部分则揭示了曾国藩处理政务时的严谨态度。每一则批牍都透露出他精细入微的工作作风和对民生问题的深刻关怀,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在诗文卷中,曾国藩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他的诗作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意蕴深远,常常以山川景色为载体,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与思考。这些文学作品既是曾国藩个人心灵世界的折射,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其人文情怀的窗口。

读书录展示了曾国藩的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他对经史子集的广泛涉猎和深入思考,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政治和军事理论,也使他成为了晚清理学的重要代表。

日记中记录了曾国藩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点滴。透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曾国藩,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他对待家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亦跃然纸上。

家书和书信部分则更加直接地呈现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无论是对子女的教诲,还是与同僚的书信往来,曾国藩始终坚持诚信、谦逊、敬业的原则,这些信件至今仍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深入阅读,不难发现,《曾国藩全集(12册)》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影响后世,不仅因为曾国藩本人的历史地位,更因为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人性光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