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2|回复: 1

《如果没有明天》 余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生活 
41R-r8a2CuL.webp          

书名:如果没有明天
作者:余耕
分类:人性 小说 生活
ISBN:9787530672310      

内容简介

★如果没有明天,圣人可能一夜间变成禽兽?窝囊废会不会一夕间成为英雄?

★《琅琊榜》《北平无战事》金牌影视制片人侯鸿亮推荐——“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让人放不下的,就是好作品。

★繁星戏剧村创始人 樊星(《那次奋不顾身的爱情》《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荐语——”如果你仍在生活里迷失或彷徨,不妨看一看本书,看看那些面对生死时的绝望疯狂、温暖羁绊。即使真的没有明天,走过那些未走之路,亦无憾。“

现实版小人物逆袭,死生际颠覆性反弹。

余欢水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猥琐、懦弱、胆小,一贯是个软蛋的他,因为怂到家了,就连妻子都带着孩子离开了他。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余欢水检查出胰腺癌。因误以为自己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名舞台剧、电影即将演映。

作者简介

余耕,原名王兵,山东青岛人。少年时期从事专业篮球训练,自诩是打篮球里面码字最好的,码字里面打篮球最棒的。北京十余年记者生涯,拓宽了他与整个社会的触面,促成其创作风格和写作题材的多样性。余耕先后创作人物传记《珍藏姚明》、童话小说《当心你的狗》、都市小说《德行》、历史小说《古鼎》(刊发时名为《重器》)等。怀着一颗对文字的虔诚之心写作,他不想重复别人,更不会重复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明天》是由余耕所著的一部作品,该书通过探讨生命与死亡、人性与爱等深刻主题,引发读者对于生存意义的思考。下面将围绕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情节的紧凑性:
   - 故事发展的节奏感强烈,每个章节都紧密相扣,使读者难以放下书籍。
   - 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期待。
   - 情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冗余描述,使得故事更加集中和突出。

2. 角色的塑造:
   -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增强了故事的多样性。
   - 主角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其内心的挣扎和成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配角也各具特色,他们的故事线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3. 主题的深刻性:
   - 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复杂以及面对死亡的态度等哲学议题。
   - 通过具体人物的经历,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对生死、爱情和家庭的思考。
   - 文字之间流露出的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每一天生活的珍惜。

4. 文风的独特性:
   - 作者余耕以其特有的文笔,将沉重的主题渲染得细腻而不失力度。
   - 语言简洁有力,能够直击人心,让读者在不经意间产生共鸣。
   - 文中不乏诗意的描写,增加了阅读时的审美体验。

5. 情感的真实性:
   - 书中所展现的情感交流和人物关系贴近现实,易于读者产生共情。
   - 感情线索的交织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过分煽情,也不显冷漠。
   - 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刻画都十分真挚,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6. 构思的巧妙性:
   - 故事背景和世界观设定具有新意,避免了陷入传统文学创作的模式化。
   - 结构安排上显现出作者的巧思,多线并行又最终汇合,呈现出复杂的叙事格局。
   - 结局的处理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给予读者强烈的心理冲击和深刻的思考。

7. 内涵的丰富性:
   - 书中融合了生活哲理、心理描写和社会学元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性信息。
   - 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展示,反映了社会的不同面貌和深层次问题。
   - 作品鼓励读者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

8. 创作背景的丰富性:
   - 作者余耕是一位多产作家,其之前的作品涉及人物传记、童话、都市小说等多种文体。
   - 此作品同样展现了作者宽广的创作视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 作为余耕代表作之一,这本书在文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均值得认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如果没有明天》时,读者可以留心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角色间的对话来深化人物性格。同时,考虑到书中可能涉及的敏感话题和情感冲突,读者在阅读时也可以预先做好心理准备,以便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总的来说,《如果没有明天》是一部情节紧凑、角色鲜明、主题深刻、风格独特、情感真实、构思巧妙、内涵丰富且与作者创作背景紧密相关的优秀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余耕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创作视野,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反思人生和自我成长的镜像。无论是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还是对生命哲学的探讨,这本书都能给予读者丰富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