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2|回复: 1

《蒙马特遗书》 邱妙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女性 文学 
s33942056.webp          

书名:蒙马特遗书
作者:邱妙津
分类:女性 文学
ISBN:9787547739570      

内容简介

“人生真的没有拯救吗?我不相信。”

一九九五年夏天,台湾作家邱妙津在巴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蒙马特遗书》的二十一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邱妙津的这些文字,记载了她的勇气与奔赴,也记载了她的困惑、碰壁与绝望。她以真切沉痛的身心经验思考并重建爱的法则,思考爱与死、生命与艺术的关系。《蒙马特遗书》提及的大量西方艺术电影与经典文学,构成一条条幽深的秘密小径,展示了邱妙津精神世界的成长谱系,是台湾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映照,透过它,亦可见证深邃的时代风景。

《蒙马特遗书》已成为华语世界一部女性文学经典,对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唯有最真诚的艺术精神才能安慰人类的灵魂。

作者简介

邱妙津,台湾彰化人,一九六九年生,一九九一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一九九二年赴法国,留学巴黎第八大学心理系,一九九五年六月在巴黎自杀身亡,年仅二十六岁。邱妙津多方面的才华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充分显现,曾获得时报文学奖推荐奖、《联合文学》中篇小说新人奖等,并拍摄有一部三十分钟的十六厘米影片《鬼的狂欢》。主要文学作品有《鬼的狂欢》《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邱妙津日记》等。《蒙马特遗书》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

2014年,《蒙马特遗书》列入《纽约书评》“经典重现”( NYRB Classics)出版,邱妙津是该书系继张爱玲之后第二位华语作者。

2015年,英文版《蒙马特遗书》入围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长名单。

2017年,《鳄鱼手记》亦列入《纽约书评》经典书系出版。

2018年,英文版《鳄鱼手记》获卢西恩·斯泰克亚洲翻译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蒙马特遗书》:邱妙津的心灵探索

《蒙马特遗书》是邱妙津以信的形式抒发自己对爱与生命的感悟。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跨越了现实与虚构的边界,让读者能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邱妙津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个人对于生命、爱情和艺术的无限追问。二十一封书信,如同二十一面心灵的镜子,映照出作者在爱欲中挣扎、在背叛后痛苦、在占有中迷失,又在自我剖析中清醒。这些情感的爆发,无不证明了她的文字拥有一种直接触及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她所表达的爱与艺术的追问,让人不禁思考,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艺术是否还有存在的空间?

书中大量提及的西方艺术电影和经典文学构建了一条条心灵的秘密小径,不仅展示了邱妙津精神世界的宽广,也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提供了一个映照。通过对她的作品的阅读,我们似乎能够见证那个深邃时代的风情,感受到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思想脉搏。

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会在忙碌中忽略了心灵的沟通,但是邱妙津却用她的文笔,提醒我们要去倾听那些无声的呼唤,去理解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纠葛。《蒙马特遗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场关于生命和爱的终极探索,一次对存在意义的深刻追问。

作为台湾文坛的传奇女同作家,邱妙津用她的生命书写了这部作品,而这部作品也反过来见证了她生命的绚烂与惨烈。读《蒙马特遗书》,我不仅体会到了邱妙津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对爱与生命的探索,也被她那凌厉激烈的才华所震撼。这本书是她的告别,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璀璨的遗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