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回复: 1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套装共10册)》 韩丛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51wWYcd2jkL.webp          

书名: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套装共10册)
作者:韩丛耀
分类:中国 历史

内容简介

南京大学韩丛耀教授继出版6卷本的《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之后10卷本的《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从图像史学、新闻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详尽考察了中国1919~1949年间的5675期(卷)画刊及408部相关专题出版物的912876幅图像(其中刊物发表的图像910236幅,特别收藏的新闻图像2640幅),对其中大部分图像进行了SPSS 数据统计分析,并对每幅图像都进行了多种构成形态分析和近几十个变量选择,将图像新闻“内容分析”的量化作业与样本新闻图像的“构成性诠释”紧密结合,使研究成果既有量化的统计学意义又有知性的生态学描述,构建了一部史料翔实的中国现代图像新闻传播史;选取现代中国各个阶段颇具代表性的图像及图像新闻4200多幅,以史绘图,以图存史,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现代(1919~1949)社会的生活图景。本书在用图像学诠释方法、传播学内容分析方法分析图像资料的同时,借助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量化分析,特别是本书从学理层面所构建的图像场域形态分析理论,以及创新型图像研究模式与方法,不仅为图像新闻传播史学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使研究结论的可信度进一步增强,也在图像史学的研究方法上提供了有益的研究范例。综上所述本书应当是一部具有相当学术、文化与历史研究价值的图像新闻史研究丛书。通过对纪实性图像及图像新闻的生产场域、自身场域和传播场域进行阐释,“原境重构”了现代中国的社会图景,以丰富的视觉内容为读者放映了一部现代中国的“新闻纪录片”。

作者简介

韩丛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视觉图像传播理论和图像新闻史学的研究和教学。出版过《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6卷)等。研究方向:图像文化、视觉传播、图像史学、文艺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套装共10册)》是韩丛耀教授倾力打造的关于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发展历史的著作。该套装详细覆盖了1919至1949年间中国图像新闻的发展历程,不仅涉及新闻漫画、新闻照片等多种形式,还包括报刊、杂志及其他媒体上的图像新闻内容。以下是对这套书籍中精彩部分的深入分析:

1. 图像新闻定义:
   - 明确界定了图像新闻的概念,包括新闻漫画、新闻照片等多种形式。
   - 强调了图像新闻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与文字新闻相提并论。

2. 历史脉络梳理:
   - 系统勾勒出1919至1949年中国图像新闻的发展脉络。
   - 揭示了图像新闻与社会变革、政治动态之间的互动关系。

3. 丰富的案例分析:
   - 精选多个时期的代表性图像新闻案例。
   - 深入探讨了这些案例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及其影响力。

4. 技术演进探讨:
   - 跟踪了图像制作、印刷和传播技术的改进。
   - 分析了技术进步如何推动图像新闻行业的发展。

5. 重大事件覆盖:
   - 重点介绍了一些重大政治、社会事件中的图像新闻报道。
   - 展示了图像新闻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角色和作用。

6. 人物与机构:
   - 聚焦于重要的图像新闻记者、艺术家和出版机构。
   - 描述了他们对图像新闻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7. 视觉传播理论:
   - 应用并拓展了视觉图像传播理论的研究框架。
   - 结合历史学视角,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8. 文化影响评估:
   - 讨论了图像新闻如何影响公众意识和文化认同。
   - 探索了图像新闻在塑造社会记忆方面的力量。

此外,考虑到书评的深度与广度,可以进一步提供以下信息:

- 对于图像新闻与文字新闻关系的进一步探讨可能帮助理解二者的互补性。
- 了解技术如何塑造图像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接收效果,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图像新闻的社会功能。
- 考虑图像新闻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表现差异,可以加深对其复杂性的理解。
- 探索图像新闻对特定群体(如妇女、少数民族)的影响,可能揭示历史上边缘化话语的传播模式。
- 分析图像新闻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例如版权、审查和真实性,有助于人们理解行业面临的挑战。

总的来说,韩丛耀教授的《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史:1919-1949》套装为读者提供了对中国现代图像新闻发展的全面认识,既有深入的案例研究,也有对技术、文化影响的宏观把握。此书不仅适合新闻学、历史学和视觉艺术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也适合对图像新闻有兴趣的广大读者群。通过阅读,读者能够获得对图像新闻在中国现代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