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发表于 2025-7-15 16:56

《爱育论》 崔德华 著 ISBN 9787500496090



书名:爱育论
作者:崔德华著
ISBN:9787500496090
分类:哲学 哲学理论

内容简介:
    本文从人学的视角、教育学的视角和历史的视角,着重研究爱的界定与本质、爱育的涵义与意义、爱育的基础、爱育的内容、爱育实现的基本要求和爱育的终极目的等关键性问题。力图从在理论上把爱育与德育区分开来,澄清人们在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帮助人们理解爱、认识爱育,知道爱育是什么和怎样进行教育,为爱育实践提供最初的理论指导,增强爱育实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试图通过本文的研究,引发人们对爱育的重视,激发人们开展爱育工作的紧迫性,从而对爱育及其相关理论展开研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爱的解读

一 爱的定义

    (一)从事物的基本属性来看,爱有两个基本属性

    (二)从事物的社会样态来认定,爱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又是一种社会存在

    (三)从事物的起源和发生方面看,爱是人类特有的专利品

    (四)从事物的本体和总体性特征看,爱是以人为中心形成的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关系性事实

    (五)爱的定义的概括

 二 爱的本质

    (一)爱的本质和爱的定义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二)爱的本质寓于爱的定义之中

    (三)爱的本质的揭示

 三 爱的性质

    (一)爱的无阶级性

    (二)爱的阶级性

    (三)爱的人类性

    (四)爱的平等性

 四 爱的类别

    (一)对人的爱

    (二)对自然的爱

    (三)对社会的爱

第二章 爱育的意蕴

一 爱育的含义

    (一)爱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和培育

    (二)爱育是一种思想观念教育和培育

    (三)爱育是一种行动教育和培育

二 爱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章 爱育的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为爱育提供科学的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性表明,爱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性表明,爱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表明,爱与人同生共存

    (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明,爱产生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二 人类从未停息对爱的追寻和论述为爱育提供丰富

    的历史文化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

    (二)宗教的爱.

    (三)浪漫主义的爱.

    (四)理性主义的爱.

 三 人类对爱的需要和渴求为爱育提供基本的生理心理基础

    (一)从爱的生理机制看,爱是对情感反应的移情

  ……

第四章 爱育的内容

第五章 爱育的实现

结论 爱育和爱的升华

参考文献

后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育论》 崔德华 著 ISBN 978750049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