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共情的时候别讲道理》 莫妮卡·海因
书名:该共情的时候别讲道理
作者:莫妮卡·海因
分类:人文社科
ISBN:9787505755369
内容简介
高情商的人 用拥抱和无声的陪伴解决问题。
低情商的人 面红耳赤、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知乎上曾有人发起这样一个话题,内容是“最让人讨厌的沟通方式是什么?”众多答案中,“讲道理”排在了第一位。
仔细揣摩不难发现,大家之所以不喜欢讲道理这种沟通方式,大抵是因为,多数情况下我们和自己的爱人、朋友、亲人、同事有着类似的知识储备、经验背景,也就是说,这个圈层里的常识性道理和逻辑大家都懂,用不着谁来讲。
有句话说得好,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想哭就哭吧”,或者“我陪你一起哭”。这就是“共情”。人类高级别的安慰,就是理解别人的痛苦,并陪伴他。
在本书中,莫妮卡博士为我们剖析了以往对共情的错误认知,列举了10种阻碍共情力的屏障,以及10个培养共情力、改善亲密关系的方法。她告诉我们,习得共情的能力,可以让你充满力量,给予所爱之人理解、支持、温暖、慰藉与疗愈,帮其战胜痛苦与绝望。
翻开本书吧,从此收获高质量亲密关系。
作者简介
[德]莫妮卡·海因(Monika Hein)
语音学博士。德国知名培训师和情感教练,同时也是语言情感方面的专家。她在声音、语言和外在表现方面竭诚为各个行业的人提供培训。莫妮卡·海因通过共情沟通的方法,帮助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听众,以获得良好的反馈;使演员更好地感受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并完美地进行诠释。
译者 王阳
安徽安庆人,现居北京。大学期间获得全国德语专业八级考试证书和英语六级证书,曾参加国家汉办(孔子学院)赴德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并获得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证书。毕业后一直从事德语翻译工作,翻译涉及的领域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
##《该共情的时候别讲道理》:一本教你如何真正“看见”他人的指南
《该共情的时候别讲道理》是德国心理学家莫妮卡·海因 (Monika Hein) 撰写的一本关于共情力的实用指南。这本书并非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而是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共情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共情力。
一、核心观点:共情是理解,而非认同
海因在书中强调,共情并非意味着我们要认同他人的观点或感受,而是指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处境。她指出,许多人误将“同情”等同于“共情”,而事实上,同情往往带着居高临下的怜悯,而共情则是平等的理解和接纳。
二、内容结构: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
本书结构清晰,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共情
* 阐述了共情的定义、类型以及重要性。
* 分析了阻碍共情的因素,例如自我中心、评判性思维等。
[*]第二部分:培养共情
* 提供了提升共情力的具体方法,例如积极倾听、非暴力沟通、情绪识别等。
* 探讨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共情,例如亲密关系、职场沟通、冲突解决等。
[*]第三部分:共情的边界
* 强调了共情并非万能,也需要设定界限,避免过度消耗自身情绪。
* 探讨了如何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下,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连接。
三、亮点与特色:
* 案例丰富,贴近生活: 书中引用了大量真实案例,涵盖了家庭、职场、社交等各个方面,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共情技巧。
* 方法实用,易于操作: 作者提供了许多简单易行的练习方法,例如“情绪温度计”、“换位思考”等,帮助读者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 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本书避免了晦涩的专业术语,以平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即使是心理学小白也能轻松阅读。
四、适合人群:
* 希望改善人际关系、提升沟通技巧的人士
* 从事教育、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需要与人打交道的专业人士
* 对心理学、人际关系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五、个人评价:
《该共情的时候别讲道理》是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作品。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共情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提升共情力,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不足之处:
* 部分案例和分析略显简单,缺乏更深入的探讨。
* 对于共情力较高的人群来说,部分内容可能略显基础。
七、总结:
总体而言,《该共情的时候别讲道理》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心理学书籍。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沟通效率,建立更深厚的人际关系。
建议:
*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反思,尝试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可以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共情的理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