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回复: 1

《现世》 安妮・迪拉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s29399666.webp          

书名:现世
作者:安妮・迪拉德
分类:文学 诗歌
ISBN:9787513583398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追踪一粒沙的身世,观察几朵云在历史与艺术作品中留下的记录,追溯古生物学者德日进在中国沙漠的骡队足迹。其表现形式也并不寻常,书中所描述的场景遥远而陌生,所关注的课题极为广泛,所使用的叙述口气简朴自持,并且几乎不带私人情感。从现在看向过去,从中国到以色列,从出 生到死亡,追问:缺陷与美好为何并存?既然有奇迹,为何还有悲剧?上帝为何让邪恶存在?时间是什么,永恒在哪里?

如果我们有过醒来的时刻。当我们醒来面对永恒时光的深岸,当黑暗遮掩住时光的远坡,这正是抛弃一切的时机——例如我们的理智和意志;然后,我们该转而为回家而努力了。除了思想,除了坚定的回心转意,除了心灵缓慢思索该去哪里寻觅爱情、该爱谁之外,其余都只是蜚短流长,以及与此时无关的故事。作者在个人体验与博大的阅读之间来回,对个体存在提出了疑问:个人生命究竟有什么重要性?万事如此,人该如何继续活下去?

作者简介

安妮・迪拉德 Annie Dillard,作家、诗人、博物学者、语言大师。194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喜好阅读,在父母影响下,从钢琴、绘画与舞蹈课,到采集岩石与昆虫,她的童年交织着无穷的创造力与对环境的探索。1968年,她以题为《瓦尔登湖 与梭罗》的论文毕业于弗吉尼亚霍林斯大学,奠定一生的写作方向。

1971年,在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肺炎之后,迪拉德在弗吉尼亚州的听客溪生活了一年,深入体验生命。这一经历成就了《听客溪的朝圣》(Pilgrim At Tinker Creek,又译为溪畔天问),这本书使她在二十九岁便获得普利策奖,在美国文坛激起巨大的回响,影响力至今不衰。

迪拉德著述颇丰,是《The Atlantic》《Harpers》等杂志的专栏作家,其作品体裁涉及散文、诗歌、小说和书信,皆直指生命的核心。作品有《现世》 《教顽石说话》 《神圣的坚实》 《文字生涯》《与中国作家相会》《美国童年》等。爱德华·艾比(Edward Abbey) 认为她是梭罗的“真正传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2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现世》读后感:安妮·迪拉德笔下的哲思之旅

在安妮·迪拉德的《现世》中,我仿佛跟随作者踏上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书中对一粒沙子的追踪,几朵云在历史与艺术中的描绘,以及古生物学者德日进在中国沙漠中的骡队足迹的描述,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遥远而陌生的场景之美。这些细节不仅构筑了一幅幅宏大的画卷,也引发了我对现实世界与永恒价值的深思。

读到书中对沙粒身世的追踪时,我被深深打动。安妮·迪拉德用简朴自持的叙述口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思考关于时间和存在的意义。她的文笔几乎不带私人情感,却能透出深沉的哲学思考,这种表现方式对我而言既陌生又迷人。

当我沉浸在她对云彩在艺术作品中留下的轨迹的描写中时,我开始感受到,无论是大自然的一个细微角落,还是人类历史上的点滴,都是宇宙万物紧密相连的证明。这种连接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和心灵上的共鸣。

书中所关注的课题极为广泛,从自然界的细节到人类的文化和历史,每一个话题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在读到书的结尾,关于“现时”的主题落幕时,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故事的结束,它也是一个崭新开始的象征。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我们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让我开始反思自身生活的方式和态度。

《现世》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自然和人文的散文集,更是一部生命哲学的启示录。安妮·迪拉德那目光炯炯的猜谜者形象,以及对造物秘密的深入观察,让读者不禁沉醉于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同时也在字里行间寻找着生活的答案。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能够让人暂时跳脱琐碎的生活,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审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它不会直接给你答案,却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明白:生活本就是一场不断探索和发现的旅行,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