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回复: 2

《私人生活的变革》 阎云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化 社会 
s29404793.webp          

书名:私人生活的变革
作者:阎云翔
分类:人类 文化 社会
ISBN:9787208142107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这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探讨了此前从未被讨论过的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体性与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国东北,阎云翔教授曾在当地某村庄做了7年农民,并于1989年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身份回到那里,开始了为期十余年的考察。他以当地人的视角,描绘出普通村民丰富、细腻又微妙多变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人等公共性议题,到风流韵事、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本书都有所展现。

作者简介

阎云翔,1954年生,师从著名学者张光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2007年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主要讲授“文化人类学”课程。著有《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变革》曾获美国亚洲学 会列文森奖。

龚小夏(译者),1956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博士。长期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媒体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私人生活的变革》是著名学者阎云翔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私人生活变迁的社会学专著。这本书通过一个中国村庄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并分析了自1949年至1999年这50年间,在独特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村民爱情、家庭以及亲密关系的种种变化。下面对这本书进行深入分析:

1. 社会文化背景:书籍的背景是中国从1949年到1999年这段时间内巨大的社会政治变迁。此期间,中国农村经历了土地改革、集体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变革,这些变革对个人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爱情家庭变迁:阎云翔通过对一个具体村庄的长期观察,详细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择偶观念、婚姻家庭模式、夫妻关系以及代际关系的变化。书中展示了个体如何在国家政策和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表达。

3. 亲密关系演化:除了家庭结构的变化,作者还深入探究了亲密关系的演变,包括夫妻如何培养感情、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方式,以及这些亲密关系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理念。

4. 私人生活自主性: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个人选择的自由度也相应增加。阎云翔通过实例表明,尽管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双重影响,但村民们在私人生活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5. 社会变迁反映:该书不仅是对一个村庄的私人生活变革的记录,也是对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变迁的缩影。书中所展现的个体生活的转变,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的变化。

6. 学术研究突破:作为获得美国历史学学术著作奖的列文森奖的著作,《私人生活的变革》在亚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阎云翔的这部作品被视作是对华人学界的一大贡献,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作品评价影响:豆瓣读书上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普遍较高,有8.5分的评价,显示出读者对这本书的普遍认可。它对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变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私人生活的变革》是一部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中国农村在半个世纪中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学术著作。它以一个特定的地方社群为研究对象,细致展现了个体生活选择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复杂画面,对于理解特定时期内中国社会尤其有价值的私人生活变化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私人生活的变革》是阎云翔先生所著的一部深刻探讨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的学术著作。此书以作者亲身经历和丰富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细腻描绘了一个中国村庄在1949至1999年间,五十年的社会变迁中,村民的爱情、家庭以及亲密关系的演变历程。以下是对这本书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爱情观念的演变:书中展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发生显著变化。从传统的相亲模式,到写信、听录音的恋爱方式,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约会、情书等,爱情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反映了个体主义的逐渐崛起。

2. 家庭结构的变迁:阎云翔通过实地调研,详细记录了家庭规模的变化、代际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动态如何随着社会政策的实施而产生变化。例如,一胎化政策对于家庭结构和儿童抚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夫妻关系的重塑:在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书中分析了夫妻角色的转变,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夫妻平等关系的建立过程。

4. 代际冲突与和解: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代际之间对于家庭、婚姻和情感认知的差异导致了冲突。书中展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在新价值观和传统观念之间的协调过程。

5. 性别角色的演变:在研究期间内,性别角色和期望发生了巨大变化。阎云翔深入分析了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不同命运,以及性别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

6. 记忆与口述历史:通过大量的访谈和口述历史,书中保留了村民对于过去生活的记忆,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7. 社会政策的影响:书中分析了几十年来社会政策如何深刻影响了私人生活,包括土地改革、集体化、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这些政策对村民的生活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8.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阎云翔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如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中的变迁,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复杂性。

总之,《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书以其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让读者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理解中国农村家庭和社会的巨变。对于那些对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