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4|回复: 1

《奇来前书》 杨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随笔 
s27437597.webp          

书名:奇来前书
作者:杨牧
分类:台湾 文学 随笔
ISBN:9787549544141      

内容简介

杨牧始作《山风海雨》(1987)在八十年代中,继之以《方向归零》(1991)与《昔我往矣》(1997),遂完成一早期文学自传之结构,探索山林乡野和海洋的声籁、色彩,以及形上的神秘主义,体会人情冲突于变动的城乡社会里,感受到艺术的启迪,追寻诗、美和爱的踪迹,自我性格无限的犹疑和执著,并于回想中作荒辽幻化的前瞻,思维集中,风格刻意一一在多变屡迁的散文笔路下展开。三书自成系列,脉络延伸,止于一秘密作别的时刻,合帙为《奇来前书》。

封面绘图(杨牧胞弟作)奇莱山,台湾中央山脉中段的山峦,在杨牧故乡花莲境内,台湾十峻之一。台湾版《奇莱前书》来到大陆,杨牧易名《奇来前书》。

作者简介

杨牧,本名王靖献,早期笔名叶珊,1940年生于台湾花莲,著名诗人、作家。1964年自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保罗•安格尔及其妻聂华苓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诗创作班,获艺术硕士学位,在爱荷华的前后期同学有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等日后引领台湾文坛的作家。

杨牧自十六岁开始写作,超过半世纪的创作生涯,累积出无数难以超越的文学经典,并曾分别于北美、台湾、香港等地任教,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身兼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与学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译为英、韩、德、法、日、瑞典、荷兰等文,获吴三连文艺奖、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多项重要文学奖(其中,马悦然翻译《绿骑:杨牧诗选》[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对照版,荣获2011年瑞典皇家图书馆书籍艺术大奖),影响后进无数。

代表作有《柏克莱精神》、《搜索者》、《奇来前书》、《奇来后书》等。作品曾被译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兰文。译著有《叶慈诗选》、《英诗汉译集》等。

“但知每一片波浪都从花莲开始”,文学大师系列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重新诠释、纪录六位台湾文坛重量级文学家(林海音、周梦蝶、余光中、郑愁予、王文兴以及杨牧的生命与创作历程),其中杨牧电影,即《朝向一首诗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来前书》这本书的精彩部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价值与风格
   - 文学性:《奇来前书》被豆瓣评分为8.5,显示了其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受众认可度。这本书是杨牧早期文学自传的一部分,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 风格特点:书中的语言精炼且充满诗意,叙述结构紧凑而富有张力,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情感上的共鸣。

2. 主题与情感
   - 深刻主题:此书涉及的主题深刻,探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给予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
   - 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描绘,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

3. 文化与历史背景
   - 文化内涵:作为杨牧作品的一部分,《奇来前书》同样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怀。通过细致的叙述,书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价值。
   - 历史事件:书中可能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思考历史的窗口,增加了书籍的厚重感和教育意义。

4. 人物塑造与故事叙述
   - 人物形象:杨牧擅长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形象生动、立体,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 故事情节:书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作者巧妙地将情节发展与主题表达相结合,使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意义。

综上所述,《奇来前书》不仅是杨牧早期文学自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文文学宝库中的佳作。它以其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精彩的叙述技巧,赢得了读者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无论是对文学研究者,还是广大读书爱好者,这本书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