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6|回复: 1

《万古江河》 许倬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文化 
s29620814.webp          

书名:万古江河
作者:许倬云
分类:中国 历史 文化
ISBN:9787556116904      

内容简介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

这本《万古江河》即心怀中国文化的著名史家许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扩张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在对这各个超越王朝、政权的长时段文化圈的叙述中,中国文化和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许先生围绕国家体制与时代特色,思想、宗教与文化变迁,农业、手工业与经济网络,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与生活资源,民间社会与信仰世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转变,对外关系及与他者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在在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更可注意者,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族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流,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还与“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

作者介绍许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囿于书斋,时时心怀天下,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

我写这本书就是要给大家一个可读的东西,我不要再去记录朝代、皇帝、祖国的光荣,我要摆开看,老百姓过日子怎么样,老百姓怎么想。我的书里没有一个英雄人物。我希望把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包含中国,却超越中国的新的人类社会。

我讲文化的扩大,不讲武力。——我向来不喜欢讲武功,因为我从小在战争中长大,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事情,我知道什么叫做鲜血,所以我最反对歌颂战争中的英雄、歌颂鲜血。我不讲武功,不讲汉帝唐宗、成吉思汗,不讲开疆辟土,只讲文化圈的扩大。我所讲的主调是:在文化圈的扩大过程中,我们有“给”,我们也有“拿”。我们给过很多四邻中国的文化,我们也从四邻的文化中吸收接纳。

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中国文化经过了无数的起起伏伏,这一文化圈的中国人也体验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返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其兼容并蓄的胸怀;为此中国人遭逢外来异质文化时,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同时,若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我们首先要在心理上重新整理自己,不要再囿于“中华中心论”,尤其是“中原中心论”。这样我们才心胸坦荡,可以组织起一个大的文明团体,而这个文明团体也更需要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地面对那些曾经压迫、欺负我们的文明团体。我们应当承认,别人的方案不一定错,我们的方案不一定对,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不足。我们对的地方,可以重新整理,为未来全世界所用。你认为非常好的部分,到今天出了毛病了,也要想想要不要丢掉,要不要重新来过。平心静气,大家才可能和谐共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古江河》这本书主要展现了中国文化从古至今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突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作者许倬云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学养,将繁杂的历史材料编织成一部流畅的叙事,不仅让读者得以窥见中国文化的全貌,还提供了关于文化发展规律的思考。下面简单列举书中几处精彩部分并进行点评:

1. 历史转折分析:书中分析了多个历史时期的转折事件,并探讨了这些事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改变。这种深度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史学素养,也帮助读者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 文化交流揭示:《万古江河》一书详细描述了中国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如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融,唐代的国际交流等。这些内容生动地揭示了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过程,展现了文明互鉴的历史画面。
3. 历史人物刻画:在书中,历史人物不仅仅是事件的参与者,更通过他们的故事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思想变迁。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深入刻画,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与时代精神。
4. 思想发展梳理:许倬云在书中对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的兴衰交替。通过对思想发展脉络的勾画,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思想根基。
5. 文化影响剖析:本书还着重探讨了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塑造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心态。这一剖析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文化的力量与影响。
6. 通俗学术结合:作为一部学术作品,《万古江河》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力求语言通俗易懂,使广大读者都能从中受益。这种写作风格使得作品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大大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

此外,在阅读《万古江河》时,可能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了解历史背景是理解书中论点的关键。
- 注重理解作者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释和观点。
- 考虑结合自身兴趣,深挖某一时期或某一文化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总的来说,《万古江河》是一部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的历史研究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而且深刻解读了历史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书中的精彩部分不仅体现在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精准描绘上,更在于作者对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的深入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