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1|回复: 1

《大汉帝国在巴蜀》 饶胜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政治 
s29148025.webp          

书名:大汉帝国在巴蜀
作者:饶胜文
分类:三国 历史 政治
ISBN:9787503480799      

内容简介

不装逼,真的会死中国这三十年,价值解构是一个基本思潮。在这样一种背景底下,“道义”好像成了一个可疑的词,在满堂的哄笑之中,即使没倒塌,也显得很猥琐。你说“道义”,几乎就会被人在心里替换成“装逼”二字。有人哂笑——不装逼真的会死吗?这三十年,我们也见过了太多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在这个丛林的时代殊死搏杀,视第一桶金的原罪为理所当然。然而,真正做大做强做长做久的企业却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如烟云起灭。不妨问问——它们都是怎么死的?是的,不装逼,真的会死!你还真别不信——道义和价值,才是人类最深厚绵长的维系力量。拿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历史来说,就包含了这么一条主线。三国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历史,却也是最易被误读的一段历史。就拿蜀汉来说,很少有人注意到蜀汉历史的三个特点:第一,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人花的代价有刘备那么高。在受邀入蜀——这意味着他直接跳过了历来被视为畏途的巴蜀外围险要——的前提下,刘备从建安十七年十月反目袭刘璋,直到建安十九年夏才拿下成都。他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夺取巴蜀。第二,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哪个政权撑持的时间有蜀汉那么久。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建立政权,到炎兴元年(263年)刘禅投降,蜀汉撑了四十四年。在割据巴蜀的政权中是最长的。第三,在历代据蜀者中,没有哪个政权的收场有蜀汉那么轻而易举。邓艾以区区一旅偏师,前锋还没有抵达成都,刘禅的降表已经迎送到了雒城。第一点,缘于刘备自陷于道义困境;第二点,缘于诸葛亮的绝地反转;第三点,缘于刘禅的自我解构。你对这段自以为耳熟能详的历史有多少盲点和误区,你现实的疆场上就有多少盲点和误区。从别人的故事里烛见自身,从别人的得失里看清自己的未来,这才是“读史使人明智”。让我们跟随饶胜文先生的《大汉帝国在巴蜀》回到历史现场。

作者简介

饶胜文(1969-),湖北孝感人,1999 年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现执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学院。从事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及战略思想文化研究。读史论史,自溺于一种 “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的趣味与情怀,留意兴亡大略,潜心治乱兴衰。所著《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一书曾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大汉帝国在巴蜀》评析

《大汉帝国在巴蜀》由饶胜文著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副标题为“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这本书以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兴衰为主线,将一段历史的脉络通过流畅的笔触进行展现。

书中描绘了诸葛亮等历史人物面对艰难困苦时坚持信仰与理念,以及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勇气,令人感动。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我对于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信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章节之间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自然衔接,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了解蜀汉的政治变迁。各个历史事件的描写细腻、情节丰富,尤其是关键战役和重要决策的叙述,更是细致入微,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作者在书中多次引用古文史料,增加了论述的权威性,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原始历史资料。但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没有相应历史背景知识的读者来说,部分古文可能难以理解,这或许会增加阅读的难度。

书中对蜀汉政权之所以未能统一中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是对历史规律的一种探寻。通过对蜀汉的兴衰历程的探讨,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作者不仅叙述了历史事件,而且尝试探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为我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的历史观。

《大汉帝国在巴蜀》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断代史著作。它不单止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镜反映人心、昭示兴衰的历史镜鉴。读完全书,让人不免感慨历史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同时也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