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回复: 1

《美术史十议》 巫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艺术 
s3217890.webp          

书名:美术史十议
作者:巫鸿
分类:历史 美术史 艺术
ISBN:9787108028723      

内容简介

在《读书》杂志所开设的“美术纵横”专栏,作者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作者简介

巫鸿,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巫鸿的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的多项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该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被《选择》杂志评为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进而被《艺术论坛》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其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巫鸿多次回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美术史十议》的学术洞见

在《美术史十议》这部作品中,巫鸿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到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美术史的鲜活画面。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如一次精妙的画展,引领读者穿梭于不同的艺术时空,品味各个时代的美术韵味。

巫鸿具备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的坚实背景,这使得他在论述中能够自如地跨越学科边界,将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融入美术史的阐释之中,增添了阅读的深度与丰富性。尤其是他能够在东西方艺术之间搭建桥梁,让东方的艺术精神与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相互映照,从而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在这本书中,我特别被其中关于现代美术的讨论所吸引。巫鸿对于现代美术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演变,更关注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他对于现代性的探索以及对传统与创新之间张力的细腻描述,让人对现代艺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书中对于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脉络的揭示,更是让我对艺术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形式美。每一件艺术品都是时代的缩影,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巫鸿的笔触,这些静默的画面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向我们诉说着过往岁月的故事。

巫鸿的文字不仅是学术探讨,更像是一位艺术家的创作,他将深邃的学术思考转化为了文字中的艺术,读来让人享受。每当翻开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与美感的学术殿堂,与巫鸿一同探寻艺术的奥秘。

《美术史十议》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场精神的盛宴,让我们得以跟随作者的步伐,深入理解艺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巫鸿以他的睿智和才情,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艺术深层世界的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