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回复: 1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阎步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政治 社会 
s28019363.webp          

书名: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作者:阎步克
分类:历史 政治 社会
ISBN:9787301251881      

内容简介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

作者简介

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史学论文90余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这本书,由阎步克著,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帝制时期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学术著作。此书不仅凭借其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在学术界赢得了极高的评价,也因其对传统政治文化模式的阐释而广受读者认可。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书的精彩部分:

1. 士大夫起源
   - 历史追溯:书中关于士大夫政治起源的历史追溯至周代的“士”与“大夫”,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独到的见解。
   - 群体分化:战国以来“士”与“大夫”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这一分析展现了士大夫复杂的内在结构及其政治文化的多元性。
   - 政治基础:汉代儒生与文吏、儒家与法家的合流过程,是中华帝国“士大夫政治”的牢固基础,这一点说明了士大夫政治的意识形态背景与其治国理念的形成。

2. 政治文化
   - 形态独特:士大夫政治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形态,其特点和机制在书中得到了深入解析,显示了作者对政治文化研究的贡献。
   - 文化模式:通过对士大夫政治文化模式的剖析,书中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特征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3. 人文教养
   - 儒学素养: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具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这一观点突出了儒学教育在士大夫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 身份二重:“文人”与“官僚”的身份二重性,既体现了士大夫群体的社会功能,也反映了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 政治演变
   - 政治发展:书中对士大夫政治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对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及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 社会稳定:士大夫政治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示,同时也分析了其在历史变迁中的适应与变革。

5. 理论实践
   - 理论探索:作者不仅在理论上对士大夫政治进行了深入挖掘,还结合具体历史实践,考察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
   - 实践案例: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书中展现了士大夫政治如何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其对中国政治传统的塑造力量。

6. 文化传承
   - 文化传承:书中对于士大夫政治的文化传承与影响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士大夫在文化传播与继承中的重要角色。
   - 当代启示:对现代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的启示也是书中不可忽视的亮点,体现了作者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视角。

综上所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不仅是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中国政治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事件。作者阎步克教授通过本书展现了其对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深厚造诣,并对士大夫政治的演生、发展与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剖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