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回复: 1

《想我眷村的兄弟们》 朱天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小说 文学 
s29911397.webp          

书名:想我眷村的兄弟们
作者:朱天心
分类:小说 文学
ISBN:9787510875311      

内容简介

★朱天心小说三部曲开篇之作:老灵魂前世今生——老灵魂太早看透世事,以致长怀千岁之忧。当世界不再年轻,朱天心忘情于她和时间的角力,为她所熟识的老灵魂们立一尊时间老人的巨像。

★张大春导读,流传二十年的华语文学经典,大陆简体版首次完整推出。

“原来,没有亲人死去的土地,是无法叫作家乡的。”

《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漫游者》是上世纪末关于台湾书写的小说三部曲(王德威语)。

此部小说集为开篇之作,它不只是“眷村文学”的代表作,收在集子里的六篇小说还容有一个共同的基调——老灵魂。

时移事往,当世界已然不再年轻,“中年”似乎成为作家朱天心极为关切的书写场域,她笔下的中年人物像搜集骨董的玩家一般时时整理着自己的困境,悸惧老与死,珍视那些一去不返的事物:“眷村党”、“浦岛太郎”、袋鼠族妈妈、春风蝴蝶女子……朱天心忘情于她与时间的角力,为她熟识的老灵魂们立一尊时间老人的巨像。

作者简介

朱天心,著名作家,祖籍山东临朐,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高雄,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主编《三三集刊》,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现专事写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时移事往》《我记得……》《学飞的盟盟》《猎人们》《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三十三年梦》等。《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漫游者》为上世纪末作家关于台湾书写的小说三部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0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我眷村的兄弟们》这本书,由台湾著名作家朱天心撰写,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在这部作品中,朱天心通过对眷村的回忆,勾勒出一段特殊时期的台湾社会面貌及其居民的生活状况。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部作品的精彩部分:

1. 文学价值:本书被张大春导读,称之为流传二十年的华语文学经典,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2. 情感表达:作者通过眷村这一载体,深情地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其中,“原来,没有亲人死去的土地,是无法叫作家乡的”一句,凝聚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

3. 老灵魂的命题:本书贯穿了一个核心主题——老灵魂。朱天心透过老灵魂的角度,观察世界、回忆往事,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层思考。书中提到的“老灵魂太早看透世事,以致长怀千岁之忧”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和哲理探寻。

4. 社会变迁:作为“眷村文学”的代表作,本书收录的六篇小说不仅讲述了个体的故事,也反映了台湾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迁和转型,是理解台湾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之一。

5. 人性探讨:书中多个角色,如垂垂老矣的上班族阿里薩、逐渐消逝在人群中的眷村兄弟、坐了四十年政治牢狱的浦島太郎等,都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及其在社会变迁中的不同命运,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深度。

6. 文风语言:朱天心的文风细腻深情,语言优美,能够触动人心。她通过对细节的精准描绘和对情感的细腻刻画,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7. 文化意蕴:本书不仅是对眷村生活的回顾,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哲思。通过对眷村这一特定社群的描写,反映了台湾社会的多元文化交融和时代变迁。

综上所述,《想我眷村的兄弟们》这本书凭借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文笔、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视角,成为华语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朱天心通过这部作品成功地为一个时代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生命意义与社会变迁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