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8|回复: 1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第一辑)》 陈怀宇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417ABTEnylL._SY346_.webp          

书名: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第一辑)
作者:陈怀宇等
分类:历史 史学

内容简介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是“新史学”品牌的第一套丛书。本套图书为“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第一辑,主要收录海内外著名学者的知名作品,以史学为主,同时也吸纳人文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本辑共收录十六部作品:

★《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增补版)》

豆瓣8.0高分推荐!国家教委“高校历史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北大历史系教授”高毅力作!揭示了大革命时代群众现象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大革命的群众现象对于理解大革命以来法国的政治风格,乃至整个大革命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修订版)》豆瓣8.0高分推荐!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余新忠力作!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细致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国内“新文化史”和“概念史”研究有影响的探索者,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豆瓣8.8高分推荐!中研院人文组院士、香港大学教授梁其姿力作!透过慈善组织发展的历史,看明清时代社会经济改变与价值观改变的关系,并与海外汉学对话,回应了中国有无“福利国家”传统之问,为明清社会描绘出一幅活泼的历史场景,丰富了世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

★《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增订本)》豆瓣8.4高分推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力作!中层理论的建构对于中国史研究的意义,既可使我们摆脱宏大叙事的纠缠,又能讨论如何改变史界只拉车不看路式的工匠型治史方式!作者新刊长序,收入其近十年的反思,趋向更加圆融的历史叙事!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豆瓣8.9高分推荐!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教授胡鸿力作!从政治体视角出发,尝试为理解古代华夏提供一条新路径!

★《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豆瓣8.3高分推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胡恒力作!系统、全面收集清代档案、实录、政书文献,探讨清代县辖政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豆瓣8.1高分推荐!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东杰力作!本书透过对晚清民国四川社会与文化史上几个片段的勾勒,试图对中国近代的地方、国家和认同进行更深入思考,尤其希望凸显“全国地方性”和“地方民族主义”这两项相辅相成的文化现象的重要性!

★《明清社会和礼仪》豆瓣8.5高分推荐!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及讲座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多尼学院院士科大卫力作!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可观察的地方礼仪传统的表达,并重构了这些礼仪所应用到的地方制度的历史,现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豆瓣8.5高分推荐!法国史青年学者徐前进力作!能否从卢梭生前身后的命运起伏中发现法国现代历史的悲剧性?一七六六年的卢梭”是一个包含诸多可能性的起点!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豆瓣9.1高分推荐!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本书主要研究陈寅恪学术研究的世界学术背景,特别关注陈寅恪时代国际东方学与西学对其学术之养成、发展、变化的影响!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豆瓣9.2高分推荐!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仇鹿鸣力作!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讨论唐廷与藩镇议题,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

★《阳明学的乡里实践: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两县为例》豆瓣8.3高分推荐!以江西吉水、安福两县为中心讨论阳明学在两地草根化的过程,包括学术如何在地发展、学术群体的动员能力,以及阳明学学者如何经营与地方乡里的关系!

★《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豆瓣8.8高分推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健力作!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人物与史事,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第一辑)》是一本集结了多位学者对新史学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学术作品。新史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潮,起源于20世纪初,并从50-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旨在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该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文德尔班、鲁宾逊和亨利-贝尔等,他们的研究和观点为历史学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本书的精彩部分不仅在于其对新史学理论的阐述,还体现在它所包含的多元视角和丰富的史学实践案例分析中。以下是具体点评:

1. 历史研究方法论:
   - 书中强调了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指出新史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分支的合作,在处理历史材料时,需要广阔的视野和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 新史学强调解释性的历史学,这与传统的客观主义历史学形成鲜明对比。书中通过不同学者的论述展示了如何将解释性框架应用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中。

2. 历史与现实关系:
   - 精彩的论述之一涉及到历史学与当下的关系,即历史的功能性。书中通过不同的案例分析,展现了历史知识是如何影响现代社会和政治生活的。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收录了梁启超在20世纪初提倡“新史学”的文章,这些文章主张扩张史学范围,为国民著史,为今人著史,这种思想对于理解历史学的社会责任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微观历史的探索:
   - 第16卷以“历史的尘埃:微观历史专辑”为主题,专注于微观历史的研究。这一部分的内容精彩之处在于,它关注个体和小社群的历史,从而提供一种从底层角度看待历史事件的视角。
   - 微观历史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体现了对普通人生活经验的重视,使历史学更加贴近社会和它的普通成员。

4. 跨文化对话平台:
   - 作为多元对话系列的一辑,这本书为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关于不同地区历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 书中所涉及的多个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运用新史学的方法和理念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

5. 史学创新道路:
   - 主编在策划本书时,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因此,本书不仅是历史研究成果的集合,更是探索史学创新路径的一次尝试。
   - 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可以视作是对某种新史学实践的探索报告,提供了对传统历史学的有益补充和挑战。

综上所述,《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第一辑)》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对新史学理论的阐述,更体现在它所提供的多元化视角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分析。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史学的发展趋势,也促进了历史学研究领域的扩展和深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