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回复: 1

《清华理解科学丛书(套装共10册)》 卢昌海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科学 
51whQlakjXL.webp          

书名:清华理解科学丛书(套装共10册)
作者:卢昌海等
分类:物理 科学

内容简介

清华社理解科学丛书包括《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物含妙理总堪寻:从爱因斯坦到霍金》《上下百亿年:太阳的故事》《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迷蒙星空:探天之路》《看不见的星:黑洞与时间之河》《日出:量子力学与相对论》《运动的旋律与变化的世界》

其中《小楼与大师》是“吴大猷科普奖”金签奖获得者卢昌海之作,荣获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央视“2014中国好书”榜科普生活类一名,入围《环球科学》2014美科学阅读。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

介绍人类探索太阳系疆界的历史,并对一些常被人以讹传讹或误解、夸张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澄清。《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共分32章。其中第1章简单回顾近代之前人类对行星的了解,第2~4章介绍天王星的发现,第5~7章介绍小行星带的发现,第8~10章介绍天王星出轨之谜及天文学家们为解决该谜团所作的早期努力,第11~16章介绍亚当斯与勒维耶对海王星的预言及海王星的发现,第17~19章介绍英法两国有关海王星预言的优先权之争,第20~21章介绍并分析由海王星档案所引发的新争论,第22章介绍寻找火神星的失败努力,第 23~27 章介绍冥王星的发现,第28~30章介绍柯伊伯带及其发现,第31章介绍行星新定义及冥王星的降级,第32章介绍奥托云及有关太阳伴星的猜测。

《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本书以能量条件为线索,对能量条件在其他一些广义相对论课题——比如奇点与奇点定理、正质量定理、宇宙监督假设一并进行介绍。本书将以严谨的物理框架为基础,用生动的文笔,翔实的资料,为幻想般的问题寻找尽可能现实的答案。 通过本书您将会明白以下问题,黑洞能被摧毁吗?什么是彭罗斯猜想?白洞是真实还是幻想?虫洞可以构筑时间机器吗?时空的拓扑结构可以改变吗?黑洞能作为星际旅行的通道吗?什么是奇异物质?奇异物质存在吗?科幻影片中穿越虫洞的特技合乎物理吗?裸奇点会造成什么麻烦?“上帝” 憎恶裸奇点吗?奇点是物理时空中的点吗?奇点的存在有多大的普遍性?什么样的虫洞才能成为星际旅行的通道?那通道一定是捷径吗?为什么像“正质量”那样貌似显而易见的特性在广义相对论中会成为难题?

《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本书将以生动的文笔、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考据,为您解读科学史上的趣闻和争议。

《物含妙理总堪寻:从爱因斯坦到霍金》本书来源于作者长期以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一个科普讲座“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该讲座历时20余载,并在一些院校和单位举办过不同形式的讲座和公开课,重点介绍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科普知识、科研前沿,以及科学发现的曲折历程,内容包括爱因斯坦与相对论、弯曲的时空、黑洞、宇宙的演化、量子论的创建与争论、原子弹与核能的和平利用、天文学的若干知识、对时间本质的探索等.

《上下百亿年:太阳的故事》本书将从一次虚拟的古希腊之旅开始,逐步深入地向读者介绍太阳这颗带给我们光和热,并且能让我们观察细节的既普通又独一无二的恒星。本书既介绍了我们对太阳的当前了解,也回溯了科学家们探索太阳奥秘的过程,并且还穿插了一些让读者可以自己参与的模拟探索。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与太阳有关的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再到物理机制的各个方面。本书融语言的生动风趣与内容的严谨翔实于一体,可以让读者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体会科学的严谨与激动人心,并学到丰富的知识。

《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这是“2014中国好书”获奖图书《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的姊妹篇。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撰写一系列科普作品,包括混沌理论、相对论、反物质、黑洞、虫洞、时间旅行、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成果、著名数学猜想和问题、谷歌背后的数学等诸多深受科学爱好者喜爱的内容。本书的取材和分析严谨深入,文笔却生动诙谐,深入浅出,适合广大科学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通过本书,读者既可以学到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也可以了解知识背后的科学探索故事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

《迷蒙星空:探天之路》从古至今,宇宙科学与航天科技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生过哪些大的、著名事件?人们是如何来看待和认识这些的?对人类自身又产生了何种的影响?特别是时至今日,人类对我们身在其中的宇宙本质究竟了解到何种程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希望读者通过本书得以认识。宇宙处于永恒地变化、运动中。

《看不见的星:黑洞与时间之河》黑洞有哪些特点?本书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从天文和物理等不同角度,描述了黑洞的来龙去脉,它的结构和性质,黑洞的信息疑难和奇点疑难,以及科学家们如何在争论中推动黑洞研究的发展。本书还通过对弯曲时空和黑洞的探讨,把读者引向千古未解的难题: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间能不能测量,它有没有开始与终结?

《日出: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纵观20世纪物理学的百年发展史,可谓群星璀璨,英才辈出,本书描述了在20世纪初期,那个乌云密布的物理学天空中,海森堡等人如何看到日出的场景。在20世纪初期的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大革命中,涌现了最多的类似于海森堡这样的物理学英雄人物,那是一个震撼人心的英雄时代。本书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成长经历与思想历程的梳理,从科学与文艺的双重角度建构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剪影。

《运动的旋律与变化的世界》用徘徊于通俗描述和专业逻辑之间的折中语言包括适当的拟人化语言,给读者展示和解释一些诸如雨滴与蚊子、钟爱数字7、飞机与昆虫、时间、蒲公英恋南风、高尔夫球、棒棒糖的融化、雪花与树叶飞舞等数百个常见现象的简单、简约和简美的一面,将某些看似复杂不可理解的现象用简单现象叠加或类比,深奥的原理用省时、省力和省料那样的直觉性语言表述,并适当关联出一些与文字、体育、生物、气象、音乐、心理学、数学和科技等方面的有用常识。分“动的世界”、“柔情似水”和“空中旋律”三大篇,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综合科普读物。适合大中学生和具有各种知识结构的读者群,尤其适合那些喜欢用非专业思维、语言和大视野去理解科学、自然和其他现象的读者。也可用于有一定阅读和讲解能力的读者给有好奇心的少儿讲解知识。

作者简介

卢昌海,出生于杭州,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留学,于200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旅居纽约。著有《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太阳的故事》、《黎曼猜想漫谈》,并曾在《中国青年报》、《数学文化》、《科幻世界》、《现代物理知识》、《中学生天地》、《科学画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几十篇科普及专业科普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理解科学丛书(套装共10册)》由卢昌海等多位作者编写,旨在从独特视角讲述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该系列丛书不仅涵盖了物理学的多个分支,如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太阳系的探索等,还深入介绍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重大发现。下面将详细点评这套丛书的精彩部分:

1. 科学传播方式的创新
   - 生动的语言风格:本套丛书通过清新活泼的文笔和生动的语言,使得复杂的科学概念易于理解。
   - 独特的讲述视角:选取了独特视角,为读者呈现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深入浅出的科普内容
   - 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从奇点到虫洞,详细介绍了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宇宙学中的应用,使读者能够对这一抽象理论有更直观的认识。
   - 太阳系疆界的探索: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一书讲述了寻找太阳系边界的故事,展现了科学家探索未知的冒险精神和科学方法。

3.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 小楼与大师的故事:通过科学殿堂的人和事,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让读者在了解科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家的情感世界和人格魅力。
   - 科学家的思考方式:物含妙理总堪寻一书中,从爱因斯坦到霍金,展示了伟大科学家的思考方式和对世界的理解,对普通读者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4. 科学美学的探讨
   - 可畏的对称:该书探讨了现代物理学中的对称性,揭示了自然基础设计的秘密,同时也体现了科学之美。
   - 科学中的艺术:通过对科学原理的讲解,丛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在传达一种科学中的艺术感,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

5. 科学知识的普及
   - 易懂的科学解释:丛书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以简单的方式表达,使得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和欣赏科学的美妙。
   - 广泛的科普覆盖:涵盖了从太阳的故事到黑洞、时间旅行等众多话题,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 科学思维的培养
   - 批判性思维:通过介绍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鼓励读者发展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和探索。
   - 科学方法的应用:介绍了科学研究中的方法和实验设计,帮助读者理解科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

7. 科学与哲学的结合
   - 哲学思考的引导:丛书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本身,还引导读者进行哲学上的思考,如对时间、空间、存在等概念的深入探讨。
   - 科学理论的哲学意义:探讨了科学理论背后的哲学意义,如相对论对世界观的影响,量子力学对确定性的重新定义等。

8. 科学未来的展望
   - 科学探索的前沿:介绍了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如弦理论、暗物质探索等,展现了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远影响,使读者认识到科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清华理解科学丛书(套装共10册)》不仅是一套科普读物,更是一套科学文化的传承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内容、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科学美学的探讨、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与哲学的结合以及对未来展望的洞见,成为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科学阅读体验。对于希望理解科学的读者来说,这套丛书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